Combos 主題分享(七)
【把"被"這個字去掉吧】
還記得以往做很多事情,
是為了得到關注、肯定,與掌聲👏。
想要"被聽到"、"被看到",甚至"被喜歡",-
會開始寫歌唱繞舌;因為希望想法被聽到👂,
開始站在舞台上表演;因為希望自己被看到👀,
到後來開始健身讓體態變好;因為希望被喜歡💕。
-
但後來才漸漸發現,其實我並不全然地享受舞台,
我享受的是創作時,那種挖掘自己的過程,
而其中的轉變其實就是我把生活中的"被"這個字給去掉了,
我從想要"被聽到"、"被看到",與"被喜歡",
變成了想要"聽到"、"看到",與"喜歡",
我去聆聽自己、再察看自己,進而喜歡自己,
(延伸閱讀: https://reurl.cc/7nrpk 內在需求vs外在需求)
我意識到了當我一昧地渴求被關注時,
我同時也被關住了🔒。
-
那如果真的是這樣,不需要被關注,
又為何要把這些文章po到網路上呢?
當然我希望如果能透過挖掘自己的過程分享中,
只要有一個人能被影響、改變,進而幫助到他/她,
我就覺得是甘之如飴了,這也能讓我產生更多動力;
但追根究柢來看,
寫作終究還是用來整理自己、刻意練習思考的一種方法,
內化過後的文字,也僅屬於作者本人而已。
-
就這點而言,
我誠心地敬佩許多藝人/創作者/YouTuber等自媒體,
必須得在這資訊爆炸的時代殺出一條生路,
每天需要絞盡腦汁,將自己/作品/想法等不間斷地曝光,
博取觀眾的注意力,讓自己"被聽到"、"被看到"、"被喜歡",
那過程肯定非常辛苦與耗神,但我也同時相信,
如果只專注在哪些東西可以"被聽到"、"被看到"、"被喜歡",
並沒有花時間去聆聽自己、察看自己,進而喜歡自己,
最後創作出的東西無法感動自己的話;
是很難把真正好的價值與內容給觀眾或粉絲的,
共勉之。
-
📝Takeaways:
1. 渴求關注別人或被別人關注,不如關注自己就好。
2. 將生活與創作的本質,回歸到自己的第一人稱視角。
3. 創作的起點源於感動;感動的起點源於自己。